探索现代语文教育新方向的教学实践
探索现代语文教育新方向的教学实践
苏国伏
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,现代语文教育正经历着深刻变革。作为唐河县大河屯镇第二初级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,我身处教学一线,深刻感受到这些变化对教学实践的影响。在日常教学中,我不断思考和探索,努力将现代教育理念融入课堂,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。
一、培养语文核心素养:从理论到实践
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(2017年版)》明确提出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、思维发展与提升、审美鉴赏与创造、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,这一理念逐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重视。在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学中,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。
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,文言文教学是一个重要阵地。过去,文言文教学常侧重于字词解释和译文记诵,学生虽能掌握基本内容,却难以真正理解文言的魅力与精髓。现在,我尝试转变教学思路,以《咏雪》为例,先让学生自主结合课下注释、查阅词典等初通大意,在这个过程中,学生不仅学会借助多种工具学习,还能初步感受文言的表达方式。接着,通过剖析重点语句,引导学生领悟“留”“替”“调”“补”“删”的翻译方法,并鼓励他们在后续学习中运用,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反思的跨越,逐渐掌握文言翻译技巧,提升语言运用能力。
思维发展与提升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。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关键环节。以往,我们的提问方式较为单一,多为是非问、正反问,容易限制学生思维。现在,我会设计更具开放性的问题,如在学习《咏雪》时,问学生“除了文中的比喻,你觉得白雪还像什么?”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,他们给出了如“白雪像轻盈的羽毛”“像翩翩起舞的梨花”等充满创意的答案,思维的活跃度明显提高。同时,通过比较胡儿和谢道韫的回答,引导学生分析优劣,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,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。
审美鉴赏与创造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。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优质资源。在教学中,我注重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之美,感受意境之美。比如在学习古诗词时,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,体会诗词的韵律美;分析诗词中的意象,如马致远《天净沙·秋思》中的“枯藤”“老树”“昏鸦”等,感受作者营造的孤寂、苍凉意境,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。
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使命。语文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,在教学中,我们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。在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时,向学生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、文化习俗,让他们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。例如,学习《论语》时,引导学生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,如“仁”“礼”等观念,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,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。
二、以学生为中心:因材施教与个性化发展
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,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、兴趣爱好和知识基础。在教学中,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,实施因材施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。
在我们学校,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,我会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,从字词的读写、语句的理解等方面入手,耐心辅导,帮助他们建立学习信心。通过布置分层作业,如基础题、提高题和拓展题,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锻炼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,则提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,如鼓励他们进行文学作品的深度赏析、创作诗歌散文等,满足他们的求知欲,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。
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也至关重要。有的学生对小说感兴趣,我会推荐适合他们的经典小说,并组织阅读分享会,让他们在交流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;有的学生喜欢写作,我会给予更多的写作指导,推荐发表平台,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。通过这些方式,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探索,发挥潜力。
三、读写结合:提升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
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核心板块,将二者有机结合,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。
在阅读教学中,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。分析课文时,不仅关注内容理解,还深入剖析文章的结构布局、写作手法等。例如,学习朱自清的《春》,让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细腻的描写展现春天的美景,从多角度、多感官的描写方法,到修辞手法的运用,引导学生将这些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。同时,通过仿写训练,让学生模仿课文的结构或写作手法进行创作,如模仿《春》写一篇描写季节的作文,帮助他们巩固所学。
写作教学以阅读为基础,鼓励学生将阅读中的积累运用到写作中。推荐优秀的阅读素材,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好词好句、名人名言、典型事例等写作素材。在写作过程中,引导学生回忆阅读中的相关内容,灵活运用。还开展读写一体化的活动,如读完一部小说后,让学生写读后感或进行故事续写,加深对作品的理解,提高写作能力。
四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:机遇与挑战
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,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。在语文教学中,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的教学手段,带来了新的机遇,但也面临一些挑战。
多媒体教学是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应用。通过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多媒体素材,能够将抽象的文字内容转化为直观、生动的形象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在讲解古诗词时,播放配乐朗诵音频,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之美;展示与诗词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,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意境。在线教育平台也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资源和交流空间,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料,进行自主学习;教师可以利用平台布置作业、批改作业,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,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。
然而,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。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,可能会出现过度依赖多媒体,忽视学生思维训练的情况。有些教师过于注重展示多媒体素材,而减少了对文本的深入解读,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。此外,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,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操作技能,才能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。
面对这些挑战,我们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,不能让其取代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。在教学中,要以学生为中心,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,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,注重引导学生思考,培养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。同时,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,积极参加培训学习,掌握新的技术和工具,更好地服务于教学。
作为唐河县大河屯镇第二初级中学的语文教师,在现代语文教育的征程中,我将继续立足教学一线,不断探索和实践。关注语文教育的新趋势、新理念,将其融入日常教学,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,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,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。在读写结合和信息技术融合方面,不断创新教学方法,提高教学质量,为学生的语文学习之路点亮明灯,为现代语文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( 作者单位:唐河县大河屯镇第二初级中学)
2025-07-11 17:16:31
2025-07-11 17:08:01
2025-05-16 16:27:12
2025-03-08 18:00:02
2025-01-19 16:27:25
要闻速递
学前教育
基础教育
职业教育
热门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