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绪如歌 生命如诗:徐娅敏老师豫教基地心灵疗愈纪实
七月的豫中平原,蝉鸣撕开溽热的空气,河南豫教基地院内的柳树在烈日下投出斑驳的阴影。一群少年坐在教室里,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桌角——他们的眼神里藏着戒备、迷茫,或是未被察觉的渴望。
直到一抹温柔而坚定的声音划破沉默:"情绪不是敌人,而是你心里最诚实的信使。"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徐娅敏老师站在讲台前,她的笑容让整个房间的温度降了下来。
这场名为《做情绪的主人 过自由的人生》的课程,就此在汗水和期待中启航。
情绪的暗礁与灯塔
"你为什么会愤怒?因为你的边界被侵犯了。" 徐老师的声音像一把钥匙,咔哒一声拧开了少年们紧锁的眉头。
当屏幕上打出"无名火""忍不了""发了脾气又自责"的常见情绪困境时,角落里一个染着黄发的男孩突然坐直了身体——那是他昨晚刚和教官争吵时的原话。
情绪不是洪流,而是信号灯。"情绪一家子"的漫画投影在墙上:喜、怒、哀、羞、怕、惊、忧七个小人手拉手跳舞。徐老师指着"愤怒"说:"它举着的不是刀,而是写着'请尊重我'的旗帜。" 有个女孩突然举手:"老师,那悲伤呢?" "悲伤是心灵的雨季,"徐老师走向她,"没有雨,麦苗怎么抽穗?"窗外适时传来雷声,盛夏的暴雨正冲刷着操场上的尘土。
冰山下沸腾的渴望
当萨提亚冰山模型展开时,整个教室安静得能听见电风扇的转动声。
行为之下,暗流涌动。"你说'我没事'时,冰山下的渴望可能在喊'看看我'。"徐老师让学员们两两对视练习,一个总爱低头踢石子的少年突然别过脸去——同桌说看见他眼眶红了。
创伤不会消失,但可以转化。讲到"童年创伤的十种化身"时,后排传来压抑的抽泣。徐老师没有走过去,只是轻声说:"眼泪是情绪在说话,让它流完,你就能听清它在说什么。"
在呼吸间重获自由
身体是情绪的记事本。"驼背的人,是不是总觉得自己扛着全世界?"徐老师示范"挂钩法"时,一个总含胸的学员突然发现:当双手交叉贴胸,呼吸竟然变深了。
妙招点亮生命。随后的"情绪急救站"环节引爆全场:有人跟着《孤勇者》跳即兴舞;有人用灵性书写涂满整页"去他妈的";两个男生比赛"看谁先笑出来",结果全组笑瘫在地 。
基地沃土里的新生
课后,那个曾砸过教室玻璃的少年在反馈表上写:"原来我的愤怒里站着个想被看见的小孩。" 教官发现,当晚食堂的吵闹声少了,有个孩子主动把辣椒酱分给了总和他打架的室友。徐老师临走时指着晚霞说:"看,天空生气时烧得最灿烂。"有学员突然喊:"老师,我们心里也能烧出这么好看的火吗?"。
当然可以。当情绪不再是囚笼的栅栏,而化作翅膀下的风—— 每一个迷途的灵魂,终将找到回家的路。
课后,学员在金句墙上写出了:"原来不是我有问题,是我的情绪在敲门" "悲伤流过的河床,才能长出新的树" "今天我没怼教官,他居然对我笑了" 。
这场发生在中原腹地的情绪疗愈,没有高深的理论,只有生命与生命的碰撞。那些被贴上"问题少年"标签的孩子,第一次触摸到自己情绪的纹理——就像黄河水冲刷过的鹅卵石,粗粝之下,皆是光阴打磨的温润。
情绪自由的第一步,是允许自己不自由。(卢鹏)
2025-08-02 09:08:51
2025-08-01 10:10:55
2025-07-31 09:45:22
2025-07-30 09:39:11
2025-07-29 10:25:18
2025-07-28 09:42:27
2025-07-26 09:38:43
要闻速递
学前教育
基础教育
职业教育
热门标签